認識新生命堂
我們的歷史
新生命堂於一九五九年三月由美籍宣教士森勞牧師(Lester Sumrall)
及宋常光先生等創立;首位華人傳道陳潤疇,
於一九六八年按立為首位華人牧者。
新生命堂先後於土瓜灣、葵涌及屯門開設分堂、幼稚園及書室。
本堂的歷史歸納起來,有以下的特點:
神醫佈道
早期租借球場、戲院及大會堂等舉行神醫佈道,多人信主加入教會。 神醫包括大頸泡、長短腳、癌症等。在最初的十數年,本堂主辦的神醫佈道會座無虛設,參加者來自各教會會友及其未信親友。香港堂的外牆,多年來也掛著“耶穌拯救你、耶穌醫治你”的信仰宣言。
五旬節信仰
早期牧者如森勞(Lester Sumrall)、方恩泉(William Thornton)、高保羅(Paul Kauffman)、麥希達(James Murphy)、李雅各(James Reid)、馬腓力(Phil Morocco)等,皆是五旬宗的牧師,建立起新生命堂的五旬節信仰根基。近年,雖然外顯性恩賜不甚明顯,但亦沒有離棄這特性:重視神蹟、敬拜、方言、禱告。
多巡迴佈道家
因為森勞牧師及歷屆外籍牧者的關係網,新生命堂享有眾多外籍的巡迴佈道家舉行聚會,包括施如勞(Morris Cerilo)、余力信(Erickson)、田大衛(David Dean)牧師等;多年來,森勞牧師亦多次回港領會,帶領多人信主之餘,亦撒下宣教的種籽。立足中區,胸懷全港,眼望神州。
面向社會
新生命堂香港堂的地點適中,曾服侍美國水兵、菲律賓女傭、新來港的國內兒童及家庭等,對於社會的需要,十分敏銳及關懷,建立得人的橋樑。
會友多元化
早期分早晚堂崇拜。早堂多實業家和文職人士,晚堂多工友及新來港人士;後來階層多專業人士、信主家庭及新來港兒童。
薪火相傳
新生命堂初期有一群忠心的長者及一群敬虔的父母,都很重視屬靈的教導,
培養出一群現時或曾經全職事主的下一代。
有不少深具使命感的職場事奉者,亦有宣教士被差派外地宣教。
家庭聚會
教會重視家庭牧養,由早期的家庭查經小組,地區小組、分齡牧養的細胞小組模式,都有肢體積極參與,幫助弟兄姊妹更全面地得到牧養和成長,
並且透過群體及關係佈道來完成大使命。
國度事工
新生命堂也積極參與全港性的教會活動,包括耶穌大巡行、
“我找到了”運動、葛培理佈道會、包樂佈道會等;各堂會均經常參與 地區之佈道事工、遍傳行動。近年香港堂與區內教會及機構合辦基督教節慶、聖誕報佳音等,又聯同商區福音使團、香港浸信會舉辦福音午餐聚會等;亦善用堂址供菲律賓團契崇拜,及外借給神學院和機構舉辦延伸課程和小組聚會等。
01
02
03